艺术中国

麦积山国际雕塑论坛·2019举行 聚焦"亚洲语境下的雕塑艺术"

麦积山国际雕塑论坛·2019举行 聚焦"亚洲语境下的雕塑艺术"

时间:   2019-09-15 13:10    |   来源:    织梦技术论坛

麦积山国际雕塑论坛·2019海报

2019年8月24日至25日,麦积山国际雕塑论坛·2019在甘肃天水麦积山举行。自2017年首次举办以来,麦积山国际雕塑论坛自深受业内和学界欢迎,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雕塑专业论坛。本届麦积山国际雕塑论坛由中国雕塑学会、天水市人民政府、敦煌研究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雕塑系、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承办,在前两届学术积淀的基础上,基于亚洲的文明交融、文化互通,立足于麦积山石窟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聚焦“亚洲语境下的雕塑艺术”。

与会领导学者嘉宾合影

8月24日上午9时,论坛在麦积山论坛酒店学术厅开幕。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袁运生,甘肃何鄂雕塑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雕塑学会顾问何鄂,敦煌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赵声良,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李军教授,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主任、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黎明,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副主任傅中望,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雕塑》主编、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振华,日本神户大学教授百桥明穗,印度尼赫鲁大学艺术与美学学院视觉艺术专业教授阿隆南(Yashadatta S.Alone),韩国国民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崔泰晚,新加坡大学中文系教授古正美等来自国内外40余家高等院校及文博机构的专家学者,天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建杰,天水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逯克宗,天水市麦积区委副书记、区长成少平,天水市麦积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闫小鹏,大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苏珍,天水市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党工委书记、主任康泰来,天水市麦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淑香等当地领导共200余人参加开幕式。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所长李天铭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董书兵教授

开幕式由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所长李天铭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董书兵共同主持,开幕式上天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建杰,敦煌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研究馆员赵声良,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主任、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黎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教授李军先后发表致辞。

天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建杰致辞

天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建杰在致辞中对国内外来宾表示热烈欢迎,高度评价了麦积山国际雕塑论坛,他向嘉宾介绍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和三国古战场文化五大文化构成了天水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敦煌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研究馆员赵声良致辞

敦煌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研究馆员赵声良对麦积山国际雕塑论坛的影响力给予高度评价,他说:“8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同有关专家、学者和文化单位代表座谈时,提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要给予支持和扶持,要保护好我们的国粹。我们要落实习总书记的指示,不负期望,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敦煌故事,讲好麦积故事。”

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主任、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黎明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主任、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黎明回顾了刘开渠等老一辈雕塑家对麦积山艺术价值的高度评价,对本届麦积山国国际雕塑论坛的主题“亚洲语境下的雕塑艺术”寄予厚望,充满期待。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李军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李军在致辞中,回顾了新中国第一个美术史系——中央美院美术史系(中央美院人文学院前身)以王逊、金维诺、汤池、薄松年、罗世平等先生为代表的学者们对佛教美术倾注的大量心血。他提出:“丝绸之路同时也是一条雕塑之路。麦积山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具有重要的意义,西接河西走廊,远至敦煌,乃至中亚,东部与后来的云冈、龙门等地区相连,而往南则通往巴蜀,因此麦积山可称为‘十字路口上的纪念碑’。这条路在古代也是一条佛教的朝圣之路,麦积山则是古代宗教文化的成果,几大艺术传统的汇聚之地。”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雕塑》主编、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振华主持主题演讲环节

8月24日的主题演讲环节由孙振华教授主持,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研究院张焯,印度尼赫鲁大学艺术与美学学院视觉艺术专业教授阿隆南先生(Yashadatta S.Alone),日本神户大学教授百桥明穗先后以《云冈石窟景区建设中的文化植入》、《印度佛教石窟寺中佛塔和寺院概念的发展演变》、《日本早期佛教雕塑与麦积山》为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讲。

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张焯演讲

对云冈石窟在遗产保护、对外合作、废物利用等方面的一些经验与做法。他说,历经十年改造和建设,以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为核心的云冈大景区面积比原来扩大了十倍,云冈大景区利用原有建筑推出一系列博物馆、美术馆,尤其注重植入环保节能、循环利用理念,利用当地开山废石、道路废水泥块、石材厂废料、铁道旧枕木、建筑剩余的边角木料、工矿淘汰机具、碑头碾盘碌碡等旧石雕创新设计制作了各式景观。他说通过考古与学术研究发现,这种理念在北魏王朝开凿云冈石窟时,斩山为壁,取石成窟的过程中,也是可以寻找的。十余年来,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消化固体垃圾废料3万多立方米,为国家节省资金约1亿元,他本人也通过公众评选,获得中国环保领域最高奖项——“2016—201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的殊荣。

印度尼赫鲁大学艺术与美学学院教授阿隆南演讲

印度尼赫鲁大学艺术与美学学院视觉艺术专业教授阿隆南(Yashadatta S.Alone)以“印度佛教石窟寺中佛塔和寺院概念的发展演变”为题发表了演讲。他以印度西部最早开凿于公元前2-3世纪的数个典型洞窟为例,介绍了“支提窟”这一独特形式的发展历程,使得与会学者对印度的佛教洞窟有了直观且深入的认识。

日本神户大学教授百桥明穗演讲

如果说阿隆南教授讲述了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在“西方”的发展历程,来自日本神户大学的百桥明穗教授则讲述了6世纪,佛教及佛教美术由中国经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艺术的本土化与互动。他提出日本早期佛像的诞生与麦积山佛教雕塑所受的影响是类似的,就是日本早期佛像既有中国北朝的风格,同时又有南朝风格的影响,而麦积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也是兼容并蓄,接受了多个地域风格的影响,并兼容并蓄,创造了自己的风格。

第一场学术评议单元(从左至右:董书兵、李军、黎明、王志刚、杜晓帆)

麦积山国际雕塑论坛·2019现场

在下午的主题演讲中,新加坡大学中文系教授古正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中国雕塑学会副秘书长张伟教授,韩国国民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崔泰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陈辉教授,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王云分别以《佛教东传是历史事实吗?》、《行万里路读万样物——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六工作室的传统雕塑考察课为什么这样上?》、《21世纪的丝绸之路从电子高速公路开始》、《从麦积山雕塑谈中国传统雕塑语言特征与当代价值》、《试论麦积山石窟早期洞窟中的西方元素》为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讲。

新加坡大学中文系教授古正美演讲

新加坡大学中文系教授古正美以丰富而严谨的图像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她以克孜尔石窟的“中心柱窟”为研究案例,提出“弥勒佛王新像”、“弥勒降魔像”、“四相图”、“八相图”等图像形式是在龟兹佛教中,在大乘佛教信仰建国的“支提信仰”中诞生的,在5世纪左右反过来影响了作为佛教诞生地的印度西部以及泰国等地的佛教造像,因此她提出:“佛教东传”虽然说的是中国在历史上求取佛法的方法,然而龟兹佛教信仰及造像的传播便不是“佛教东传”的例子。克孜尔佛教造像显然有向西或向南传播到亚洲各地的情形。古正美教授的研究提示我们佛教传播并不是一味线性的由西向东的传播过程,在其中也充满了互动与相互影响。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中国雕塑学会副秘书长张伟教授演讲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中国雕塑学会副秘书长张伟教授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六工作室十年来的传统雕塑考察课为案例进行了分享。他提出在一件传统雕塑中的诞生过程中,存在着作者视角、观众视角、甲方视角三种角度,我们对作者视角往往体会和了解的不够。对于中国传统雕塑,我们或许知道,但不一定有认知。他带领的中央美院雕塑系第六工作室,10年来走遍中国各地的传统雕塑遗存,从理念到实践,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课程体系,同时积累了大量的视觉图像资料。张伟老师透露,相关资料已经整理成书,即将由中信出版社付梓出版,“器像万千——中央美院雕塑系第六工作室成立十年教学汇报展”将于11月25日在景德镇陶溪川美术馆举行。

韩国国民大学美术学院崔泰晚教授演讲

韩国国民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崔泰晚在主题发言中表示,去年他在麦积山国际雕塑论坛作的“赫拉克勒斯形象东传”研究引起了他的一系列思考。本次演讲主题中,他以韩国当代艺术家、“激浪派”代表人物白南准的理念为角度进行切入。他说白南准曾经提出在现代通讯技术发明之前,马其实是最快捷的通讯工具,因此白南准对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铁骑征服亚欧大陆的成吉思汗被《华盛顿邮报》于1995年评选为千年代表人物,也反映了类似观点。在横亘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上,欧亚诸国曾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在21世纪,信息高速公路成为新的丝绸之路,亚洲文化应在此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二场学术评议单元(从左至右:傅中望、袁运生、刘文涛、韩小囡、屈峰)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陈辉演讲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陈辉以国家艺术基金支持项目《麦积山雕塑研究与创作人才培养》为例讲述了中国传统雕塑语言特征与当代价值。他提出中国传统雕塑具有如下5个语言特征:一、远近俯仰关照下的整体性;二、注重精神性的意象表达;·三、强调时空融合的空间气象;四、线、体结合的造型方式;五、塑绘一体的语言方式。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王云演讲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王云的演讲从麦积山78窟与云冈20窟造像塑造时间孰早孰晚的学术命题展开。二者造像在表面上非常相似,但对嘴唇雕塑形式的不同引起了王云副教授的注意,通过与早期健陀罗佛像形象的对比,逐渐找到了线索。王云副教授还从佛像身体特征、袈裟穿着方式等多个方面,以图像学的方法展开对比,提出学术观点:从造像的表现形式、图像及技术的角度来看,以第78窟为代表的麦积山石窟早期塑像,具有诸多西方的、早期的因素。佛像中国化的进程本身,提示我们外来因素越多,造像的年代可能就越早。因此现存麦积山早期洞窟早于云冈20窟。

第三场学术评议单元(从左至右:宋伟光、何鄂、潘亮文)

麦积山国际雕塑论坛学术主持孙振华对全天的主题发言进行了总结,麦积山雕塑论坛始终围绕中国传统雕塑的当代转化展开,本届主题“亚洲语境下的雕塑艺术”像是行驶在亚洲区间的一列国际列车,注重文化地域性的研究,重新反思全球化时代。经过三届举办,麦积山国际雕塑论坛秉持“学术、专业、开放、融合”的理念,正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麦积山国际雕塑论坛·2019主题发言环节现场

8月25日上午,麦积山国际雕塑论坛举行圆桌会议。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传统造型研究中心副主任柯萍、台南艺术大学艺术史学系教授潘亮文分别作《从“西北之行”到“重建中国的高等美术教育体系》、《北周时期的麦积山石窟佛教造像特色》的学术报告。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传统造型研究中心副主任柯萍进行学术报告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传统造型研究中心副主任柯萍进行了从“西北之行”到“重建中国的高等美术教育体系”的发言。1981年,袁运生有过一次比较重要的西北之行,从敦煌到麦积山再到霍去病墓。这趟行程之后,有感而发,发表了重要文章《魂兮归来》。并以此逐渐诞生了“中国传统雕塑的复制与建立当代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体系”的理念,旨在强调中国的美术教育应该立足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建立起中国艺术文化的主体意识,同时吸取其它民族所长为我所用,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袁运生先生认为,通过重建中国自己的造型体系,重新认清中华文明的价值,是今天中国文化人的责任。

台南艺术大学艺术史学系教授潘亮文进行学术报告

台南艺术大学艺术史学系教授潘亮文做了《北周时期的麦积山石窟佛教造像特色》学术报告。随后,全体与会嘉宾进行了以“交流·共进”为主题的发言。

麦积山国际雕塑论坛·2019现场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所长李天铭表示,经过三年的举办,麦积山国际雕塑论坛通过对学术标准的严格秉持,已经成为在国际文博界及雕塑界具有影响的学术论坛,随着国际学者的不断加入,在国际的影响力也在逐渐攀升。2020年,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将继续与中国雕塑学会合作,举办面向艺术院校大学生的雕塑玩偶大赛,通过艺术学子们的创意,将具有悠久传统的雕塑艺术真正与人民大众的生活结合起来,继续强化麦积山雕塑的品牌效应,通过文化艺术推动麦积山的旅游,让千年麦积在今天焕发出新的光彩。(文/许柏成 图/麦积山国际雕塑论坛组委会提供)